姓名 |
工作单位 |
在实验室承担的课题 |
Carole Gee |
德国波恩大学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Upper Jurassic
conifer forests in North America and China: Biodiversity, sedimentological
context, mineralization, and taphonomy |
Edmund
Jarzembowski |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
中英两国早白垩世无脊椎动物群对比研究 |
Jeremy R.
Young |
University College
Lon don |
Mikrotax - a web database for 21st
century micropalaeontology |
Mohammad Taghi
Badihagh |
University of Tehran |
Assessing global
warming across the Triassic/Jurassic boundary: New insights from Iranian
palaeofloras |
Nareerat
Boonchai |
Nakhon Ratchasima
Rajabhat University |
Diversity of Mesozoic - Cenozoic petrified trees in lower
Northern Thailand and their implications on palaeoenvironment |
Nikolaos
Zouros |
希腊爱琴大学 |
Floral taxonomy, taphonomy and
palaeoenvironment reconstruction in the Miocene fossil forest of Lesvos,
Greece |
Shane D.
Schoepfer |
Western Carolina
University |
The Permian-Triassic nitrogen cycle: from South China to North
America |
安晓红 |
太原理工大学 |
大同盆地更新世以来植被演化及其对现代植树造林的启示 |
曹文心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新生代早期塔吉克盆地南部钙质超微浮游生物地层及古环境演变 |
陈爱林 |
玉溪师范学院 |
澄江生物群原始单轴海绵系统学研究 |
陈军 |
临沂大学 |
内蒙古宁城中侏罗世沫蝉化石研究 |
陈萌 |
南京大学 |
中生代哺乳动物的演化生态学以及古环境的意义 |
陈曦 |
南京师范大学 |
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山神庙咀地点的化石埋藏学研究 |
陈中阳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东秦岭志留纪牙形刺及其相关地层研究 |
程成 |
南通大学 |
陕西镇安二叠系吴家坪阶海相红层的成因研究 |
程心 |
吉林大学 |
中国和巴西的古神翼龙科骨骼特征演化研究 |
崔欢 |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
埃迪卡拉系末阶金钉子候选剖面化学地层学研究 |
崔一鸣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的古植物响应-来自辽宁铁法盆地的化石证据(以松柏类植物为例) |
董俊玲 |
成都理工大学 |
四川攀西地区上新世-更新世过渡期植物化石及古气候 |
杜水生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楼房子遗址动物化石研究 |
方培岳 |
东华理工大学 |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白垩纪中期的有孔虫生物地层学研究 |
房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华南早二叠世空谷期天文年代格架 |
付宛璐 |
北京大学 |
XRF
微区面扫技术在分析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埋藏环境中的应用 |
关莹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基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系统的古代植物微体化石分析 |
郭进 |
澄江化石科学研究博物馆 |
云南澄江地区寒武纪早期的射齿动物研究 |
郭俊锋 |
长安大学 |
峡东地区寒武系纽芬兰统幸运阶/第二阶界线附近Watsonella
crosbyi 和Aldanella attleborensis 研究 |
郭启梅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中更新世以来葡萄牙岸外的底栖有孔虫及底层水团演变 |
郭文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华南下泥盆统埃姆斯阶中上部不同沉积相区腕足动物多样性和演化序列对比 |
韩中 |
成都理工大学 |
羌塘盆地早侏罗世Toarcian期大洋缺氧事件的沉积响应与海水氧化还原条件变化 |
郝宝鞘 |
自贡恐龙博物馆 |
巨棘龙(剑龙类)股骨病变的能谱CT分析 |
何情 |
安徽大学 |
西峡盆地晚白垩世恐龙蛋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
何文龙 |
西安科技大学 |
江西广昌中新世头陂植物群部分类群演化研究 |
何小元 |
云南大学 |
滇东晚二叠世苏铁类矿化化石研究 |
洪媛媛 |
香港大学 |
利用介形类化石定量重建香港地区全新世古海洋环境 |
胡晗 |
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 |
早白垩世鸟类的头骨功能形态学研究 |
胡瑾瑾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三种植物合并的校准曲线重建古大气CO2浓度的可靠性 |
黄金元 |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
云南罗平生物群十足目节肢动物化石研究 |
黄璞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华南晚泥盆世楔叶类植物研究 |
吉利民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酒西盆地下白垩统热水烃源岩分子生物标志物特征 |
贾慧 |
西安石油大学 |
豫西灵宝盆地古近纪植物化石及其古环境重建 |
贾继红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长江中游石笋中微生物脂类对末次冰消期H
事件环境响应研究 |
贾佳 |
University of Calgary |
舌器系统在化石与现生隐鳃鲵亚目蝾螈类中的演化发育研究 |
贾林波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云南马关早中新世豆科植物多样性的研究 |
蒋顺兴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中国的古神翼龙科分类学和个体发育研究 |
景秀春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利用暖水型牙形类的扩散重建中-晚奥陶世热带表层古洋流模式 |
兰中伍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华北地台东南缘淮南群/徐淮群年代地层学研究 |
郎咸国 |
成都理工大学 |
雪球地球解体时海洋化学性质的突变:来自华南南沱组的证据 |
李光金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淮南与鲁西地区新元古代早期宏体藻类化石对比研究 |
李绿洲 |
北京大学 |
基于CT
技术的啮齿类耳区形态学及形态功能学研究 |
李茜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钝脚目起源、扩散及其古动物地理意义 |
李瑞云 |
西北大学 |
内蒙古霍林郭勒早白垩世苔类植物及古大气CO2浓度 |
李相传 |
长安大学 |
阿勒泰古新世植物组成及对中亚古环境的指示 |
李杨璠 |
西北大学 |
甘肃武都龙家沟盆地三趾马化石研究 |
李刈昆 |
南京大学 |
甘肃临夏盆地牛科动物演化及晚中新世哺乳动物分期研究 |
李雨 |
云南大学 |
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吉猫骨架的形态学、系统分类学及功能形态学研究 |
梁飞 |
沈阳师范大学 |
黑龙江嘉荫晚白垩世被子植物化石的表皮构造研究 |
梁胜跃 |
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 |
苏北元古代海州群含磷地层的地层学研究 |
廖焕宇 |
云南大学 |
滇东、滇中二叠纪、三叠纪叶肢介的生物地层学及古生态研究 |
林文彬 |
福建工程学院 |
贵州中三叠世肿肋龙类骨组织学研究 |
刘佳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利用栎属植物花粉壁UV-B吸收化合物(UACs)重建青藏高原古高程 |
刘蔚秋 |
中山大学 |
广东茂名盆地晚始新世“木乃伊化”植物化石研究 |
卢小康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山东山旺盆地早中新世矮脚犀族化石研究 |
鲁宁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生物-环境事件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响应—以川东北宣汉七里峡剖面为例 |
马兆亮 |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
安徽广德牛头山剖面早三叠世有孔虫动物群 |
孟俊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开放课题:西藏札达地区晚白垩世-古新世宗山组磁性地层研究及其对大印度重建的限定 |
苗兰云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华北中元古代下马岭组有机质壁微体化石 |
牛志彬 |
天津大学 |
基于认知可视分析的地层时空展布模式研究 |
潘照晖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云南武定早泥盆世埃姆斯期真胴甲鱼类形态学与系统学研究 |
裴睿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中国辽西非鸟虚骨龙类颌骨形态分异度研究 |
彭俊刚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青藏高原晚三叠世孢粉植物分区研究 |
任咣营 |
临沂大学 |
华北寒武系第三统(古丈阶)与芙蓉统(排碧阶)界线研究 |
尚晓冬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燧石结核中多细胞藻类亲缘关系与生态学研究 |
沈俊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三叠系与侏罗系之交陆相地层火山记录及其对环境波动的影响-来自中国的记录 |
宋俊俊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西准噶尔晚泥盆世介形类古生态和生物古地理研究 |
孙柏年 |
兰州大学 |
浙江新近纪植物群的编纂 |
孙博阳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大连骆驼山地点马科动物研究 |
孙晓娟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云南寒武系第二阶碳同位素正异常的区域变化及其成因 |
唐春安 |
大连理工大学 |
地球演化的温度周期与生物灭绝的触发机制 |
唐卿 |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
皖南早寒武世荷塘组化石群的系统研究 |
田雪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川东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海绵礁的生态系统演变 |
王飞龙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渤海海域沙河街组四段蒸发岩形成环境的地球化学与古生物学证据 |
王海冰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始俊兽科(哺乳动物纲,多瘤齿兽目)的起源和演化 |
王建华 |
曲靖师范学院 |
曲靖珠江源地区中泥盆世含鱼地层的划分对比研究 |
王敏 |
河南理工大学 |
河南寒武系苗岭统张夏组微生物岩到后生动物扰动灰岩的转变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
王平丽 |
山东科技大学 |
华北地区寒武系特异埋藏化石研究 |
王秋来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华南泥盆-石炭纪之交Hangenberg灭绝事件前后的菊石动物群及生物地层研究 |
王硕 |
青岛科技大学 |
缅甸白垩纪被子植物蔷薇分支系统分类与进化研究 |
王维 |
中国科学院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赑屃龙类的系统发育与特征演化 |
王文卉 |
中南大学 |
湖南中-上奥陶统黑色页岩化石群超微结构研究 |
王欣 |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
扬子板块北缘志留系温洛克统底界生物地层学研究 |
王雨楠 |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 |
中国沿海双角花介属Bicornucythere(甲壳纲,介形类)的分类及种化研究 |
王元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安徽淮南晚新生代洞穴、裂隙哺乳动物群序列研究 |
王舟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华南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地层成岩作用历史的记载——六水碳钙石假晶研究 |
王姿晰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基础课题:福建中新世木乃伊化果化石研究 |
魏凡 |
云南大学 |
华南早泥盆世中期不同相区竹节石研究 |
魏海成 |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
青海湖盆地全新世沉积地层中粪生真菌研究 |
吴靖宇 |
兰州大学 |
甘肃华亭中侏罗世植物组合与古环境研究 |
肖良 |
长安大学 |
内蒙古卓资新近纪植物化石及稳定同位素研究 |
谢小平 |
曲阜师范大学 |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侏罗纪之交古环境变化与沉积响应 |
辛存林 |
西北师范大学 |
甘肃窑街侏罗纪裸子植物重要类群及其近缘种的解剖构造与数量学研究 |
邢海 |
北京自然博物馆 |
内蒙古上白垩统蒙古吉尔摩龙新材料的骨骼评估、支序分析与颅内模重建 |
徐文祥 |
江苏火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百亿级像素全景可视化研究 |
薛佳宇 |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子植物的线粒体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及分子钟研究 |
闫德飞 |
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
甘肃宝积山盆地三叠纪-侏罗纪植物与古环境 |
严贤勤 |
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 |
东海岩群古元古代石墨矿成因:古老沉积的生物迹象 |
杨晓光 |
西北大学 |
微体化石的人工智能识别分选(203122) |
杨阳河山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基于牙齿形态的青藏高原东北部新近纪啮型动物食谱重建 |
叶琴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神农架东部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微体化石研究 |
袁文伟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湖南永顺和江西武宁志留纪特列奇期三叶虫的系统古生物学研究 |
张金鹏 |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马里亚纳海沟硅藻软泥的硅藻化石多样性及生物地层学研究 |
张琦 |
曲阜师范大学 |
缅甸琥珀特有的膜翅目昆虫类群研究 |
张茜楠 |
北京自然博物馆 |
中国基干蜥脚型类恐龙的牙齿形态及定量分析研究 |
张维婷 |
河北地质大学 |
鳞翅目昆虫在缅甸琥珀中的多样性及其早期演化 |
张宜 |
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 |
厚脉栉羊齿种内变异研究 |
张再天 |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
滇东、黔西晚三叠世“卡尼期洪水事件”研究 |
赵明胜 |
沈阳师范大学 |
上扬子海南缘晚奥陶世五峰期软沉积物变形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
钟伯坚 |
南京师范大学 |
基于转录组和化石证据的被子植物起源与演化研究 |
钟阳阳 |
东华理工大学 |
华南奥陶-志留纪之交天文年代标尺 |
周宁 |
西北大学 |
鄂西秭归盆地早侏罗世植物群面貌与古环境重建 |
周卫明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早二叠世“植物庞贝”的附属结构研究 |
周浙昆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云南、西藏新生代植物的编撰 |
朱海 |
上饶师范学院 |
横断山晚上新世裸子植物多样性的研究 |